English

何为“经典”

1999-08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有一天,在《中华读书报》上看到有“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”的表格,也想投一票,看到“经典”两个字,心里一动,这两个字见是见得多了,到底是什么意思,心里没底,赶紧查了几本字典,什么《辞海》呀,《辞源》呀,包括《新华字典》,统统查找了一遍,《辞海》上说得最具有代表性:“一定的时代,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,有指导作用的著作。”

基于这个标准,我看了看排行榜,我发现我是多么地没有水平呀,排行榜中的25部书,大名如雷贯耳,真正说起来,看过的只有两三部,我实在不敢发表意见,投出我的一票,没有看过,不可能认识到它的重要,不可能被它所指导,实在是不能认为它是经典。只不过像《追忆逝水年华》、《尤利西斯》这些鼎鼎大名的书,经常地、反复地出现在广播里,电视上,报纸中,确实具备了一个要素,“一定的阶级的人认为其重要。”这一部分是什么人呢?是社会的精英阶层,特别是那些编译者,写译者,和读得懂这些书的人。这些“经典”是近年来各大出版社主推的书籍,像《追忆逝水年华》、《尤利西斯》是译林出版社主推的书籍,《古拉格群岛》,厚厚地三大本,背后写着用括号括起来的、粗粗地黑体字“内部发行”,标价98元。真佩服那些能评出经典的人,能从以百万计的二十世纪出版的书籍中,披沙钩剔,读懂,读完并以极高地欣赏水平,找出二十五部文学经典。

名人对“经典”的理解是不相同的。有人从《红楼梦》中看到理,有人从《红楼梦》中看到民主和封建,有人从《红楼梦》中看到“淫”。出版商把一本书捧成“经典”,是为了扩大“经典”的销路;剽窃者把一本书捧成“经典”是为了从“经典”中吸取营养;读懂书的人,将书捧为“经典”是因为这本书的的确确的被自己认为是“经典”,随风附雅的人,将书捧为“经典”,是因为人云亦云;自然,还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人,出自这样或那样的目的,将书捧为“经典”的,我们只能说主观性的批评、判决是可以成立的,因为《辞海》是这样阐述的。

记不清哪个名人曾经说过一句话,我的作品的寿命不要长,五十年就够了。时间是检验“经典”的唯一标准,中国的“四大名著”,法国的《羊脂球》,美国惠特曼的诗歌,早就成为永恒的经典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